1、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。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。两岸石壁,五色交辉。青林翠竹,四时俱备。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。实是欲界之仙都。自康乐以来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。

2、蝉唱鹤鸣,水流猿叫,相互交杂,和谐动听,宛转悠扬,形成一曲美妙交响乐。

3、王安石〔宋代〕

4、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,其中第一首很著名。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,读者不知典故内容,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;而诗歌的深意妙趣,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。

5、这篇散文很短简,仅八十四个字,就把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,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。语言的简洁精美,清新淡雅,值得仔细品味。

6、成岭的峭壁与云霞争比高下,突兀的山峰遮住了太阳。

7、《答谢中书书》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有:“高峰”“清流”“石壁”“青林”“翠竹”“晓雾”“猿鸟”“夕日”“沉鳞”,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交相辉映,十分美丽,是按逻辑顺序缩写。

8、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;

9、《书湖阴先生壁》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。杨德逢,别号湖阴先生,是王安石退居金陵(今江苏南京)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。译文: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,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成垄,都是主人亲手栽种。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把绿色的田地环绕。打开门两座大山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。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,洁净清幽,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。

10、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初夏时节杨家庭院清幽环境的环境的景色。

11、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
12、《答谢中书书》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,全文如下:

13、书湖阴先生壁

14、“森壁争霞,孤峰限日。”

15、后两句转到院外,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,暗用“护田”与“排闼”两个典故,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,山水主动与人相亲,正是表现人的高洁。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,但写山水就是写人,景与人处处照应,句句关合,融化无痕。诗人用典十分精妙,读者不知典故内容,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;而诗歌的深意妙趣,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。

16、白话文释义:山川景色的美丽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。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,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。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,交相辉映。青葱的林木,翠绿的竹丛,四季常存。

17、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,遮挡太阳;

18、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,连接红霞;

19、与顾章书描写了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:

20、幽谷洞穴吞吐云雾,深涧小溪积聚绿水。

21、虫兽和鸣。

22、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清新环境的喜爱之情,及对朋友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。

23、该诗以景衬情,动静结合,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,还运用了对比手法,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。

24、“幽岫含云,深溪蓄翠。”

25、后两句诗写儿童夜捉蟋蟀,兴致高昂,巧妙地反衬悲情,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。

26、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,绿树纷披。

27、吴均的《与顾章书》全文三十二字描写了“梅溪石门山”的景色。可以分为三类:

28、《书湖阴先生壁二首》是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。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,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,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。

29、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,传来猿、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;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,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。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,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。

30、《夜书所见》前两句诗写景,借落叶飘飞、秋风瑟瑟、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、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。

31、“蝉吟鹤唳,水响猿啼,英英相杂,绵绵成韵。”

32、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
33、全诗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,写出了庭院的美,庭院和周边环境两者互相映衬,组成了一幅内与外、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