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"诗言志"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。《诗经》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"诗言志"这种观念的萌芽。  各家所说的"诗言志"含义并不完全一样。具体如下:  《左传》所谓"诗以言志"意思是"赋诗言志",指借用或引申《诗经》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。  《尧典》的"诗言志",是说"诗是言诗人之志的",这个"志"的含义侧重指思想、抱负、志向。  在汉代,人们对"诗言志"即"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,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"这个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。

2、但是由于语言的流变,表达内容的增加,用其旧规则,会制约表达,后来便了更自由一些的词,有了词牌,当然能用于唱。再后来,有了新诗,主要在于看,而非用于诵唱,也无所谓诗词之分了。

3、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。《诗经》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“诗言志”这种观念的萌芽。

4、诗言志: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。《史记・五帝本纪》作“诗言意”。

5、《诗经》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“诗言志”这种观念的萌芽。

6、”歌咏志“,朱光潜说:”歌本长言“。此时的诗是用于唱的,不长不足以形成高低长短的腔调。所以,又有了”声依咏,律和声“这两句的补充,是说这种腔调,也要依一定的规则来。

7、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,最早大约是在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“诗以言志”。后来“诗言志”的说法就更为普遍。

8、新诗中,从有标点,到不要标点,到更自由的长短句搭配,到一句诗中,有若干空格,以适应情绪节奏的变化。从空格独立出来的几个字中,突出相对独立的意象,使情绪的表达与句式一致。

9、正因为诗与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,再往后就合称为诗歌了。

10、如果要用今天的话,最简洁地表述即是:诗是表达愿望的,歌的规则有助于这种愿望的表达,同时也受其制约,这样唱起来,就更动人了。

11、《尚书·尧典》中记的舜话说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”《庄子·天下篇》说:“诗以道志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篇云:“《诗》言是其志也。”

12、诗言志,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。

13、《诗.大序》曰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,情动于中而形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。咏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。情发于声;声成文,谓之音。“

14、旧体诗词与新诗等,习得者各有所好,自得其乐。我个人倒是觉得,今人如爱好写诗,写新诗,更易于表达今人的情感。

15、《尚书·尧典》中记尧的话说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”

16、此言出自《尚书.舜典》,是其中讲典乐中的两句。《尚书》是我国最早的史书,舜典记述的是舜时的事,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制度主持典乐时,使用了“诗言志,歌咏言“的话,歌咏言中的”咏“,常见的是用”永“,”咏“通”永“。后面还有两句是”声依咏,律和声“。

17、歌咏言:永,长。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,徐徐咏唱,以突出诗的意义。

18、按照前贤从语言流变的考证,诗与志、诗与情可同义通用。孔子又说:”书以道事,诗以达意“,朱光潜解释说,志与意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,从心理学的角度说,意志与情感不易分开。还有志是指“心所念虑””心意所趣向“等说法,不多说了。

19、《庄子·天下篇》说:“诗以道志。”

20、《荀子·儒效》篇云:“《诗》言是其志也。”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